docker入门(一)
Docker简介
为什么出现Docker
之前在服务器配置一个应用的运行环境,要安装各种软件。安装和配置这些东西有多麻烦就不说了,它还不能跨平台。假如我们是在Windows上安装的这些环境,到了Linux又得重新装。况且就算不跨操作系统,换另一台同样操作系统的服务器,要移植应用也是非常麻烦的。传统上认为,软件编码开发/测试结束后,所产出的成果即是程序或是能够编译执行的二进制字节码等va为例)。而为了让这些程序可以顺利执行,开发团队也得准备完整的部署文件,让维运团队得以部署应用程式,开发需要清楚的告诉运维部署团队,用的全部配置文件+所有软件环境。不过,即便如此,仍然常常发生部署失败的状况。Docker的出现使得Docker得以打破过去「程序即应用」的观念。透过镜像(images)将作业系统核心除外,运作应用程式所需要的系统环境,由下而上打包,达到应用程式跨平台间的无缝接轨运作。
Docker理念
Docker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应用组件的封装,分发,部署,运行等生命周期的管理,使用户的APP及其运行环境能做到 “一次镜像,处处运行”,Linux容器技术的出现,就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,而Docker就是再它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。将应用程序打成镜像,通过镜像成为运行再Docker容器上面的实例,而Docker容器再任何操作系统上都是一致的,这就实现了跨平台,跨服务器。只需要一次配置好环境,换到别的机子上就可以一键部署,大大简化操作
容器和虚拟机的比较
传统虚拟技术是虚拟出一套硬件系统后,在其上运行一个完整操作系统,在该系统上再运行所需应用程序,比较大,站空间,启动速度慢。Docker的应用进程直接运行于宿主的内核,Docker内没有自己的内核且也没有进行硬件虚拟,比较轻便,启动速度快,每个容器之间相互隔离,每个容器有自己的文件系统,进程之间不会相互影响,能分区统计计算资源。
下载安装
Docker并非是一个通用的容器工具,它依赖于已存在并运行的Linux内核环境。
Docker实质上是在已经运行的Linux下制造了一个隔离的文件环境,因此它执行的效率几乎等同于所部署的Linux主机。因此,Docker必须部署在Linux内核的系统上。如果其他系统想部署Docker就必须安装一个虚拟Linux环境。
Docker的基本组成
Docker本身是一个容器运行载体或者称为管理引擎。
镜像(image)
我们把应用程序和配置依赖打包好形成一个可交付的运行环境,这个打包好的运行环境就是image镜像文件。只有通过这个镜像文件才能生成Docker容器实例。Docker镜像就是一个只读模板,镜像可以用来创建Docker容器,一个镜像可以创建很多容器,它也相当于一个root文件系统。比如官方镜像CentOS7,就包含了完整的一套CentOS7最小系统的root文件系统。相当于容器的“源代码”,docker镜像文件类似于Java的类模板,而docker容器实例类似于java中new出来的实例对象
容器(container)
Docker利用容器独立运行一个或一组应用,应用程序或服务运行在容器里面,容器就类似于一个虚拟化的运行环境,容器是用镜像创建的运行实例。,容器是镜像运行时的实体,容器为镜像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和隔离的运行环境,它可以被启动,开始,停止,删除,每个容器都是相互隔离的,保证安全的平台
可以把容器看作一个简易版的Linux环境和运行在其中的应用程序
仓库(repository)
仓库(Repository)是集中存放镜像文件的场所。类似于Maven仓库,存放各种jar包的地方,github仓库,存放各种git项目的地方,
Docker公司提供的官方repository被称为Docker Hub,存放各种镜像模板的地方。
仓库分为公开仓库(Public)和私有仓库(Private)两种形式。
最大的公开仓库是Docker Hub(https:/hub.docker..com/),存放了数量庞大的镜像供用户下载。国内的公开仓库包括阿里云、网易云等
Docker平台架构图

工作原理
Docker是一个Client-Server结构的系统,Docker守护进程运行在主机上,然后通过Socketi连接从客户端访问,守护进程从客户端
接受命令并管理运行在主机上的容器。容器,是一个运行时环境,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集装箱。

和mysql类似,mysql我们操作时,可以用客户端比如通过Navicat去进行连接,然后操作mysql引擎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.
Docker也是一样,如上图,通过客户端连接,然后操作后台守护进程进行操作。